凤凰学院“江苏出版大讲堂”第十八次培训成功举办
6月30日上午,凤凰学院“江苏出版大讲堂”第十八次培训暨凤凰讲堂第二十七讲在凤凰广场A座六楼多功能厅举行。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和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办主任刘焱分别做了题为《强化制度保障,提升环节质量,优化团队实力——从译林社三审三校说起》和《强化政治意识 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的讲座。凤凰传媒出版部副主任秦宇阳主持讲座。
袁楠从流程设计、制度保障、团队建设以及细节把控几个方面介绍了译林社在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保障图书质量上的做法。袁楠认为,科学、规范、严格的出版流程管理对于图书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译林社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做好初审、复审、终审人员资质管理,关注流程质量,有效杜绝了三审三校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保障了图书出版质量。译林社严把导向关和编辑关,在社内成立了校对·质检中心及审读室,鼓励编辑互校;在社外组建编校团队和外围专家队伍,多层次、多方位加强译林版图书质量管理。对重大项目、重大敏感选题加强审读力量,据情增加社内成书质量检查频次,实现出版物编校质量自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袁楠认为初审要做好样章审读、交稿审读,坚持“齐清定”,要做好敏感词黑马检测,一校和复审环节尤其重要,要切实起到把关作用。袁楠强调,要坚持出版社审读权不外流、发稿权不缺失,要重视对编辑及编辑部门的考核,营造高度重视编校质量的氛围。最后,袁楠对编校一体化问题、质量评估标准三审三校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与探讨。
刘焱从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实际出发,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刘焱认为,在出版管理过程中,强化出版物政治导向、内容质量、编校质量管理,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基础性工作。刘焱介绍,在强化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面,江苏人民出版社分层次制订、落实了一系列顶层制度和业务管理规章。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细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江苏人民出版社历来重视加强党社主体化建设,把提高政治站位、更好地履行党社职责、展示党社形象作为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次,制订、完善内容生产管理制度,强化全流程管理。围绕内容生产,江苏人民出版社制订、完善了选题论证制度、图书三审三校管理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图书质量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与编务管理相关的制度,强化对内容生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刘焱强调,意识形态管理不仅要强化导向、质量管理,更要多出好书、多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高度重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开展出版纪律、政治敏感度教育。在选题策划、三审三校过程中,对导向问题、重大敏感内容,尤其要认真把关,对重大敏感内容主动履行备案程序,同时要加强质量检查、印前审读管理,保障出版质量。
凤凰学院、集团下属各出版社,以及省内其他出版单位共三百多人参加了此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