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凤凰学院>第一期>

一、艺术出版面临的新形势

过去五年,苏美社在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落实省委与集团做强做大出版主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上,取得了显著的业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取得了丰硕成果,由过去的亏损艰难生存正向快速上升阶段发展。但我们身处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时代,出版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支柱产业与思想文化主流阵地,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要求新作为,新作为面临新挑战。艺术出版作为一支重要的出版力量,新时期面临新形势下的变化与挑战:

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给艺术出版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出版完成改制后,计划经济时代基于学科分类专业分工的中国出版格局并未真正改变,这严重限制了出版社的外向发展,不能适应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浪潮下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趋势,条块分割,专业行业的边界壁垒,导致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与融合发展举步维艰。传统出版从内容到手段也需要进一步革新,面临其细分领域深耕细作要求越来越高,生存空间不断缩小与被挤压,发展处于微增长状态等诸多挑战。长期以来艺术出版,还停留在传统美术框架里,专业板块主要集中在传统美术、设计、工艺美术学科类别内,产品类别大体分为画册、学术著作、实用技法大众读物等。不能承载艺术产业大发展与艺术市场专业化分工,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当前全国美术类出版社在艺术产业链上作用不大,处于可有可无、分散无力状态,在艺术的上下游环节上,艺术出版(主要是画册出版),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板块,而学术出版与实用技法图书因受众面小,市场生存艰难,因此一般艺术出版社若没有中小学艺术教材或其他门类如文教图书作基础支撑生存困难,更谈不上快速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因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特别是精神文化需求(艺术需求),是我们出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加大文化资源原创性开发力度,着力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创造更加多样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努力拓展艺术出版新境界、新领域,打造艺术出版新格局做积极探索。

二、艺术出版的新目标、新定位、新理念

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出版的未来,从艺术产业大格局中寻求艺术出版的突破,在艺术产业链上分享成果。为此要用艺术系统化与一体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来引领艺术出版的新时代,体现出版的先进性。目标是打造国内艺术出版的引领者角色与艺术经营的前沿性。拥有艺术领域的话语权,发声于中国艺术市场,树立标杆。

四个服务定位:一是为艺术家服务,进入展览策划等艺术创意领域;二是为艺术学科专业服务,做深做透学术出版;三是为艺术院校服务,进入艺术教育领域;四是为市场大众服务,开发一般市场读物。

树立三大理念:一是树立发展的理念,紧跟国家艺术发展新要求和艺术发展新潮流,着眼于国家艺术政策方向指导和艺术市场导向争取各类艺术资源,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艺术素质教育追求来研发产品、提供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多样多变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培育新增长点。二是增强系统化思维,树立艺术产业化理念。逐步打破传统艺术的边界,推动艺术出版向广度深度进发,向上下游环节延伸,在艺术生态链上找到与艺术出版的融合共生,提高艺术内容资源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打开内容生产传播空间,增强主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前沿性先进性标杆性理念,做最好的最前沿的艺术引领者。

三、打造“艺术出版+”新方向

1、深耕做透做精艺术出版主业

艺术出版主业目标主要是做出影响。围绕专业定位,坚持做深做透做精几个专业板块与系列品牌,打造专业出版精品生产体系。在艺术专业前沿上垂直发力,形成特点,重学术效益,占领学术前沿制高点,得到艺术学界高度认同,为学科专业发展与建设服务。目前苏美社凤凰文库艺术理论与设计理论两大板块在专业引领上已获业界一致认同,影响力大,口碑好,宜坚持发力下去。

艺术出版主业发展路径一是争夺优质艺术资源,开发优质原创产品。密切与学术机构、高端作者联系与合作,提高原创能力、学术水准与产品品质。抓一批有思想的作者、有影响力的团队,合作一批有实力的单位与机构如高等院校、艺术研究院等,集聚好资源与优质平台,建设好专家资源库。二是出版形式与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实施全媒体全版权策略,围绕优质图书资源深度开发,实现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策划向新视频制作、动漫作品等其他艺术呈现形式转化,形成多元系列产品,重视营销宣传与全媒体发布,提高优质资源使用。

2.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在艺术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国家政策影响大,从国家到社会、家庭,从幼儿园、普教到高等教育等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与受众群体,如艺术进入中小学、社会各类艺术培训、高校艺术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师资培训、文创产品开发销售、国际化接轨等内生庞大的开发空间和新增长点。艺术教育是艺术出版最易进入领域,美术社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与资源为艺术教育服务,国家在艺术教育有不断的政策支持,投入也在加大,如把握好机遇,找准发力点,做好智慧服务与资源置入,易切入,且投资风险小。在艺术教育上下游环节中,中小学艺术教材是巨大的市场蛋糕,围绕教材开发内生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巨大市场空间,艺术出版在进入艺术教育中需打通艺术教育上下游环节,形成一以贯之的产业链,实现艺术出版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据了解,全国中小学艺术教材出版,大多纳入美术出版社出版体系中,以缓解出版社艺术出版生存压力和适应艺术出版专业化发展需要,这一点是进入艺术教育领域的基石。

3.艺术市场经营

相对于艺术出版的慢热,艺术经营市场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火热与繁荣,艺术出版介入艺术经营领域相对于艺术教育要难一些。主要一是这是一个完全市场化领域,投资大,风险高,因为目前国内艺术金融市场处于初始发育阶段,高度流通性和高度认可度的市场环境未形成。二是艺术经营与管理人才的缺乏。出版社应谨慎介入,可选择一点如策展和借外力在渠道上合作经营。出版社就应利用好自身艺术资源,在艺术创作、艺术策展、艺术经营等艺术生态链中多向合作,减小投入,争取多方支持,勇于尝试,大胆探索。

(1)策展,在艺术家眼里,画册出版是为展览服务的,无法代替画展,画展有活生生的意义,艺术家看重的是展览和自身的地位与影响。艺术策展要立足于高标准、高眼光,立足于在艺术大盘子里话语权,在制高点上占领艺术发展的前端与风向标。自觉地关注年轻艺术家的生存状态,遴选可塑之才,打造未来优质的艺术资源。探索艺术策展、艺术品投资销售、作品出版“三位一体”融合出版方式,最终开创策展—收藏—拍卖—艺术信托—艺术基金—艺术银行艺术出版新时代。

(2)设立国家级与专业影响力的奖别,定期推出人物与学术奖,设立年度奖项;

(3)成立凤凰艺术研究院,下属专家委员会负责提供艺术家名单依据,标准是放眼全局,引领当代中国艺术发展,作品有思想;建立艺术家资源库,精选老中青代表性的艺术家,根据现实条件做活动,要有学术定位,对艺术家整体评估,整合全国和省内艺术家资源,以小积多,其中对青年艺术家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研究是立体的,展览是汉堡式的,多层次的;

(4)适时开辟艺术品销售渠道,开发图书、艺术品、文创产品三个产品梯次,一鱼多吃,盘活社内艺术资源,借力外部资源,形成门店展售、网店销售、微店拍卖三种销售渠道。

新时代,传统艺术出版角色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图书出版向艺术的上下游环节延伸,由过去的仅限于如何推书,转变为不仅推书,还要推人、推平台、推物。艺术出版要咬定主业不松劲,坚持一元为主,多元拓展,打造“艺术出版+”格局。 在艺术生态链中找出路,寻效益,拓展新发展空间,形成产业布局新亮点,培育一批新增长点,实现融合出版新突破,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融合,推动产业链延伸。在融合发展上创造新途径,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