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努力在八个方面实现新发展。其中第二个方面为“挺拔主业,开辟内容建设新境界”,并指出“提升内容品质,坚持以主题出版、重大出版工程和规划项目、大众出版、外向出版、教育出版为龙头,加强选题策划,形成重点产品。以专业化、品牌化为努力方向,从扩张图书产品规模向提高单品种效益转型,优化图书种类,做精产品,做深产品线,向专业细分领域垂直拓展,逐步形成特色、产生影响”。凤凰出版社原为江苏古籍出版社,是一家以古籍文献整理为主的专业出版社,三十多年来,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内容生产为重点,策划、出版了一批传世精品,如《全元文》《册府元龟(校订本)》等,在业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影响力也逐渐形成,在古籍出版界和学人之间,产生了良好的口碑。作为在凤凰出版社工作十余年的编辑,作为凤凰集团的一员,我有着深深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工作。下面以《李太白全集校注》的策划、出版以及相关选题的拓展、深化为例,大致谈一下学习集团党代会报告的体会。
《李太白全集校注》是凤凰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一本优秀的古籍整理著作,围绕本书的编校、出版以及相关选题的开发,正体现了报告中提到的“做精产品,做深产品线,向专业细分领域垂直拓展,逐步形成特色、产生影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首先,确立精品意识,及早规划,提前介入。在作者郁贤皓先生刚刚确定将书稿交由凤凰出版之后,社里即把《李太白全集校注》列为本社的重点项目,由社领导亲自负责,相关人员积极跟进,制定出版计划,并先后申请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0—2020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成功获得政府支持,成为该项目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保障。拿到书稿后,又制定了图书三审、三校的时间表,所有工作都围绕这个时间表有条不紊地展开。责任编辑的工作更是以本书为重点,其他无关的书稿或暂停,或推迟,或转交其他同事,全力以赴,投入到本书的编校中。与此同时,封面设计通知单也早早交给美编,给美编留有充足的时间,设计不同方案,优中选优,反复打磨。凡事预则立,正是有了前期的合理规划,才最终保证了项目的按时完成。可以说,出版社一开始就做好了“出精品”的各项规划和安排。
其次,地利人和,登门求教,打磨内容精品。凤凰出版社和《李太白全集校注》的校注者郁贤皓先生都在南京,因此,出版社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无论是开本的选择、内文版式的确定、封面设计的风格,还是在编校过程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疑难问题,事无巨细,社领导、责任编辑一次又一次赶赴郁先生府上,当面请教。后来郁先生也提到,本书之前已经和中华书局签订了出版意向,就是因为凤凰社在南京,而我们又有着良好的口碑,天时、地利、人和,才最终决定在我社出版。
再次,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多种关李白全集的校注本陆续出版。从出版社的角度考虑,作为最新的《李太白全集校注》,要代表当代李白研究的最新成果,因此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版式设计、装帧形式上,必须做到后出转精。版式设计、装帧形式方面,出版社要全面考量。设计版式时,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下现在大气的开本、疏朗的版式,确保读者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李白和李白集,责编精心选择了12幅彩色图片作为书前插页。其中有关李白的有故宫南熏殿藏《唐翰林供奉李白像》,李白书法《上阳台》帖,李白青少年时期居住和生活过的陇西院,晚年生活地安徽马鞍山的太白祠,人生归宿当涂青山墓。由此,读者可以大致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与李白集刊刻、传播有关的,有最早的李白集刻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最早的李白诗注本----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明代有代表性的刻本----胡震亨《李诗通》,流传最广的古注本----清代王琦注本《李太白文集》,将宋、元、明、清最有影响力的四个李白集刻本一一呈现,以见其传承有序。还有两幅文艺作品中的李白:宋梁楷《李白行吟图》和清苏六朋《太白醉酒图》,以见“谪仙人”之风采。这些图片,有的来自李白纪念馆,有的是责任编辑亲自去现场拍摄。其中最难得的,当属两幅今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的书影。几番辗转,最后机缘巧合,方才获得。所有这些图片,足可见编辑之良苦用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图书出版后,大受好评。不但深受专业读者的好评,广大普通读者也纷纷购买。一年之间,布面精装、全八册、定价高达880元的首印五千册就全部售罄。后来,《李太白全集校注》还先后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等诸多大奖。这也从侧面说明,出版社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样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扩大图书在广大普通读者中的销售,深化产品线,出版社很快推出了简体横排版、精装三册的《李白全集注评》,不到一年,首印六千册也销售一空。目前,繁体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已经第三次印刷,简体版的《李白全集注评》已经二印。可以说,出版社围绕李白全集的精耕细作和多方努力,为出版社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为了继续做深产品线,《杜甫全集注评》《苏轼诗集注评》《苏轼词集注评》等一系列同品类开发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相信这些选题也会给出版社带来同样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让传统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作为以古籍出版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凤凰出版社,在这个领域大有可为。相信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在集团党委工作报告的具体指导下,广大员工的同心同德,树立精品意识,精耕细作,做出更多类似《李太白全集校注》《李白全集注评》这样的经典之作,为集团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