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江苏省委提出了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梁勇董事长在中国共产党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了《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继往开来——持续推动凤凰集团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报告。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凤凰集团从规模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从传统出版转向融合发展、从领先行业转向领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集团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握控规模、促转型、稳增长、强质效总思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使命任务为担当,以增强“四力”为基础,以守正创新为要求,实施内容创新、融合发展、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金融+”等六大战略,强化内容建设、做专多元业务,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增创新优势,着力推进内容生产、融合发展、文化消费、金融服务、资产运营实现新突破,努力建成主业竞争力强、文化影响力强、国际传播力强、综合实力强的国际型出版传媒集团,建成省属文化和金融投资控股平台。
学习和贯彻梁董事长的报告精神,对于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发展而言,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着力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能力,加大原创力度,努力出精品,打造品牌产品。品牌产品是出版社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作为传统的纸质出版主体,出版社的品牌形象主要应该是以精品出版物为中心的图书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书出精品,社创品牌”,精品的多少意味着品牌的强弱。目前,中国出版市场上的精品出版已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特色精品图书就好像是一个出版社在图书市场中的名片,只有在特色上做精做深,依靠特色精品图书形成出版社品牌,并实现品牌的扩张,才有可能带动出版社自身的发展。
为此,“十四五”期间,江苏人民出版社应主要围绕传统出版的专业化升级,继续做好教育出版,做精专业出版、提升大众出版,形成内容创新的持续能力,实现出版业态的根本性的转变,目的是出版更多的精品出版物,显著扩大苏人版图书的文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1.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内容导向要求落实到出版的全过程。导向是出版工作的灵魂。出版作为社会思想动向的窗口,各种利益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中交错,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强有力,长期不懈地以制度抓落实。要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坚持专业导向,优化选题结构,把好选题的第一道关;严格执行选题编辑出版的三审制度,把三审制落实到实处;严格执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对重大敏感选题和有重大敏感内容的选题,责任编辑在选题申报时要主动辨明并标注清楚,一经审批通过,就不得有任何改动,包括内文、封面、封底和腰封文字。
2.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社会效益有两条标准,一是传播广,二是传承久。社会效益好的作品,其经济效益其实也同样出色,只是一些体现传承价值的作品,不能在当期实现经济效益。因此,出版社应该围绕强化经营管理,围绕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不能借社会效益,做不切自身实际的产品,做名字好听但内容质量不高的产品,也不能借社会效益,不关心经济效益,甚至掩盖自身生产经营的薄弱。
3. 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和舆论导向,做好主题出版。除了出版更多的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立足思想理论学术创新、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的优秀作品之外,面对当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形成开阔的历史视野,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优秀传统文化、丝绸之路,以及重要会议、讲话、活动、事件等主题,挖掘历史,结合实际,出版一批题材丰富、内容创新、层次多样、呈现精美的主题出版图书。同时,站在专业化、市场化的高度,根据江苏人民出版社的特点,做好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整合一批高端作者,建立几个主题出版的高端平台。
4. 通过重点项目、重点板块建设,提升出版的专业化水平。重点出版项目不仅包括五年国家规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项目,还要包括能够带来有效产能的图书大项目、畅销书和常销书、重点品牌板块、外向型出版项目。重点板块是内容生产建设的基础,根据细分市场的目标,集中、压缩、优化板块内容,围绕项目、市场、效益,制定板块造货、发货和销售的具体指标,重点打造主题出版、海外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纯粹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出版板块,形成一个在一定的出版理念统领下的、有品牌影响力的、有一大批重点产品、系列和重点板块组成的内容生产体系。
5. 切实推进出版数字化,使数字技术和数字信息(大数据)渗透到纸书的内容、制作、营销、发行各个环节,实现互联网加。在内容制作环节,重视和实施各类数字内容资源、数字版权和使用权的建设。在出版环节,把可以和需要视听化的图书用数字技术加以升级,并且把这项工作和图片资源库、视频资源库的建设衔接起来。在营销发行环节,借助数字技术努力将产品的传播推广做到极致,把具有多元版权和长期多元使用权的优质内容资源作为资产,充分加以利用。
6. 加强出版的经营管理,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纸书出版整个流程的精细化意识,控制好研发、内容、版权、装帧、印制、营销的成本,进行品种的结构调整和结构性限产,提高单本图书的内容和制作质量,提高单品的销售量和毛利的贡献率,提高对出版品种的市场管理护理水平,最终在功能定位、出版理念和细分市场的统摄下,实现板块、系列的进一步集中和专业化提升,实现出版的稳步增长。
7.加强人才建设,不断夯实出版繁荣发展的队伍基础。做好出版工作归根到底关键是人。要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为抓手,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要旗帜鲜明讲政治,锻造过硬政治能力。自觉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树牢马克思新闻出版观。重视出版业务学习、重视政策法规培训。出版社应每年对新编辑进行一次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并要求各编辑部以老带新,切实提高编辑队伍的文化、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更多熟悉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复合型人才。要强化责任重德行,坚守高尚职业追求。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胸怀,自觉担负使命任务,安心热爱出版事业,用明德引领风尚,靠才学安身立命,做有理想有情怀有良知的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