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这一孔孔简陋的窑洞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是在那一盏盏昏暗的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的光辉著作,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伟大的延安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的星火在这里点燃,革命的号角在这里吹响,从王家坪到杨家岭,从宝塔山到枣园,在这片看似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38年,延安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延安群众发展大生产,“南泥湾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实现了物质上的自给自足,打破了敌人的层层围剿。靠着这股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陕北高原站稳了脚,在百姓心中扎下了根。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这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思想指南。在杨家岭,1945年召开了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共产党人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团结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积极响应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办生产农场,在山中烧炭时,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毛泽东同志发表演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号召全党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的良好关系,正是因为共产党人真正地维护了人民的根本权益。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学习伟大的延安精神,了解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曲折奋斗史,深刻地感悟到应该从延安精神中,回望初心、不忘初心、坚持初心,汲取奋斗与前进的力量。
梁家河精神,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延安精神是鲜活的,它凝结为时代进步的动力,是今天我们事业发展的指路明灯。梁家河精神正是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升华。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期间所展现出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意志品质。
在梁家河村参观考察中,我切实感受到了这里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从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条件天壤之别,总书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真正融入了这个小山村。尽管劳动强度很高,一天下来身体十分疲惫,又经常饿肚子,但总书记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晚上点着煤油灯看到深夜,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无论条件如何艰苦,窑洞如何破旧狭窄,习总书记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始终坚持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真理不懈追求,才能使人不断地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延安精神,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因为习近平表现优秀,县上把奖励给他一辆三轮摩托车,但他却设法换成了群众更需要的手扶拖拉机、钢磨等生产工具。习总书记说:“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这种真挚为民的情怀,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在回忆梁家河岁月时说,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一次公社给村里派发了救济粮,他带着支部成员挨家挨户查看群众家里的粮囤,最终确定最缺粮的几户群众为救济户,乡亲们心服口服。看到四川等地办沼气的报道,他就决心在梁家河办沼气,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总是走在前、干在先,苦活重活抢着干。看到村民在山上种庄稼,土地瘠薄,他就带领乡亲们打坝淤地,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清理河底的冰碴和冻土,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干劲冲天,打成了丰产高产的淤地坝。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精神风范。
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的领袖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一片黄土地,两代领航人。不同的领袖,一样的情怀;不同的时代,共同的使命,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投身改革发展,是对延安精神的现实表达
今日延安,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交融辉映。从圣地延安到幸福延安,从越来越好的生活到越变越美的城市,正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领导全体人民奋斗的成果,处处都激荡着延安精神与梁家河精神的时代回响。作为新时期的文化工作者,投身改革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对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的现实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是民族精神之魂,文化工作者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师。新时期的文化工作者,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凝聚社会共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要从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中,不断汲取奋斗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在改革发展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将个人奋斗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
新时期的文化工作者应该弘扬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中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新时期的文化工作者要继承与发扬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工作者要走进人民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次延安培训与学习,重走红色足迹,再忆峥嵘岁月,既是一次回归精神家园的共产党人“寻根之旅”,更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补钙之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和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保持艰苦奋斗、务实担当的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扎实工作,创新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