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凤凰学院>第一期>

在延安学习的五天,最令我震撼的是漫步在鲁迅艺术学院旧址的那个下午。

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城东北5公里处的桥儿沟村,最初是在1911年,陕西省北部地区的教会成立,西班牙籍神父回国募捐三年后,携资金回陕西购得乔庄村的七百多亩土地,在这里陆续建起了52孔石窑洞、一座天主教堂以及配套的孤儿院、学校和诊疗所等社会福利组织,其中主建筑大教堂完工于1934年。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驻延安,天主教堂被征用作为中共中央党校所在地,学员曾经发展到1000多人。1938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倡议在延安成立一所以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次年八月“鲁艺”成立,康生任首任院长,设立了戏剧、音乐、美术、文学四个系。

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办的第一所培养各种高级文化艺术人才的学院,在这里先后上演了《白毛女》等歌剧、《兄妹开荒》等秧歌剧、《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并编辑出版了《文艺战线》《草叶》等文艺期刊,成为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基地和摇篮之一。

我们伫立在鲁艺广场,80多年前落成的教堂主建筑巍峨挺拔,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艺术家雕像安放在广场的不同位置,仿佛时至今日,他们还在聆听、沉思、演说或歌唱;我们瞻仰了鲁艺的礼堂,这里曾经召开国六届六中全会,长桌条凳,肃穆庄重;

我们依次徜徉了在美术系、音乐系、文学系和图书室,80年后的今天,这儿依然是最好的琴房、最好的画室和书房;

当年的52孔石质窑洞,将整个校区分割成了若干座庭院,高大的乔木、草地、花池、菜园,错落有致,完全可以设想80年前一批富有才情的年轻艺术家们在这里奏响了中国艺术的最强音,“一所学校除了好教授之外,还需要一座好的花园。”这儿就是一所好学校,她并且还有一座好的花园,能够让艺术家们更好地学习,面对每天如此优美的风景,一颗一颗驿动的心灵又怎能无动于衷呢?

这时候我发现,在我们小学乃至初中阶段接触过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竟然多半都诞生于这里——即便是上个月凤凰集团员工大合唱苏少社选择的合唱曲目《黄河大合唱》,也同样是诞生在这里。鲁艺,真的是以其璀璨的思想、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感染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伫立在广场上在往深远处想一想,我们就不那么体察出“鲁艺”不仅是以其思想和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更是能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建设、政治宣传和艺术创作的重视和扶持——

1, 从硬件而言,即便是在80年后的今天看,这里的礼堂、校舍,与延安本地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相比,依旧有强烈的违和感,更况且若是将时光回溯到80年前的延安;

2,从艺术水准而言,那时延安是新思想的圣地,是全国文艺青年膜拜的地方,每天都有来自上海、湖北、重庆、北京、广州等地的进步青年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奉献他们的激情、才华和热血,他们在这里教学互长、生活学习、留下了他们各自艺术生命中的代表作,并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颂;

3, 再稍稍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鲁艺”并没有如历史记录中所提及的在1943年并入了延安大学、1945年陆续撤离、并入了东北文工团。在新中国的历史中,“鲁艺”没有一分一秒地消失过,而是被升级成了一种体制、一套奖励机制、一种日益健全的制度,在全国得到普及和兴盛。

前不久,凤凰集团举办了“致敬著译者”的首届凤凰作者年会。受邀到会的我们的文艺家们就生存在这种体制中,得到关怀、滋养和奖励。我们出版工作者,既是这种体制的实施和推动者,同时也蹭着体制的红毯,享受着政策保护和依然存在的行业垄断。政府给文艺家们优厚的薪酬待遇、不需要坐班、作品一经问世即享受高额版税,这些外部条件的保障促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批又一批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不断地推出自己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并且他们的生活状态、心情愉悦程度与国外需要完全仰仗市场运作的艺术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的出版业也同样如此。在欧美许多国家,出版行业是属于中低薪酬领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日益发展,许多著名出版企业的接班人,通常无法昂扬斗志、纷纷选择转卖企业、改变门庭。我们虽说也有图书发行的一定压力,但是毕竟教材教辅仰仗渠道垄断的成分依然存在,即便是大众图书中的许多部分,国家新闻出版总局设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奖项,在选题研发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中给予资助、扶持、表彰,成书后也有配套的版权海外推介,或专柜组织售卖。从这个层面说,我们也是生活和工作在“鲁艺”的体制中。

此次延安学习的核心命题是不忘初心的主题教育。在“鲁艺”旧址,我获得了思想和心灵的洗礼,不仅重温“初心”,而且知晓责任,那就是在日常的出版工作中,把握好内容导向和作品的艺术水准,持续不断地推出双效优秀产品,以回馈社会、陪伴童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