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凤凰学院首期企业管理研修班的一名学员,非常有幸能在我们伟大祖国70华诞之月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此次延安行我们瞻仰了多个历史遗址,进行了现场教学,重温了入党誓言,感知了延安精神。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回顾和理论学习,我将学习到的“延安精神”的四方面内容与自己所从事的出版工作做了结合和思考: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导向就是我们出版人的生命线!出好书出精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就是我们出版人的使命担当!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拥抱新技术,全媒体、全版权的融合出版是我们出版人在新时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方向。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习总书记曾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精品奉献人民”,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特征。对于这一点,我感受尤其深刻。我所在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相较集团其他有教材教辅的兄弟社,必须坦承,经济实力相对薄弱。面对变化多端又严峻无情的大众市场图书竞争,有时真的会感到捉襟见肘,甚至一地鸡毛,但文艺人从来没有缴械过,因为我们知道,作为一家以大众图书为唯一产品板块的文学艺术类出版社,出精品出好书,叫好又叫座不仅是外界对我们的期待,更我们关乎自己生存的内生需求。我们有时候自己打趣自己是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还要拼命追求情怀理想的人。在理想和现实的博弈中,有的伙伴离开了,有的伙伴加入了。到了延安,我猛然发觉,不要说挣扎在贫困线上,徘徊在生死线上还在追求情怀理想的人在延安的历史故事里是再平常不过的常态。在一张张老照片里,我看到太多衣衫褴褛,眼底却迸发出希望光彩的鲜活的青春的模样,他们是那么灿烂,那么夺目。
美国记者斯诺在1936年和1939年先后两次访问延安后,盛赞“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是“东方魔力”,是“兴国之光”。他“看到毛泽东住在简单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只腿的眼镜;红军大学学员把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等等。斯诺深深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
在延安的四天学习中,我越来越意识到,目前的文艺社最需要大力发扬的不就是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么?我们要紧紧围绕导向、质量、原创、精品;紧紧围绕垂直化、专业化、市场化,克服各种已然的或然的困难,既要做勇敢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者,也要做乐观的,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追梦人。这是我此的延安学习的真实体会,我会把它们带回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分享给社里的伙伴们。将延安精神“存之于心,固之于制,见之于行”,鼓励自己和身边的人不忘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坚守理想和信念,真正实现文艺社“意气风发、又美又好”的目标愿景!
最后,感谢集团领导给予我本次延安学习机会,对于我而言,这四天的学习只是一个起点,学习“延安精神”永远没有终点。